一本色道久久综合无码人妻-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最新圖書(shū)

LATEST BOOKS

病毒性肝炎研究
書(shū) 號: 978-7-5359-1891-3
主 編: 彭文偉
開(kāi) 本: 16開(kāi)
頁(yè) 數: 400頁(yè)
字 數: 550千字
出版時(shí)間:1998年01月25日
定 價(jià): 80元
病毒性肝炎是我國感染率和發(fā)病率最高的傳染病。據估計,單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就有1.2億,其中有癥狀者約占1/10,約1/4患者轉為慢性,3%患者轉變?yōu)楦窝缀蟾斡不?。原發(fā)性肝癌中90%以上由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甲型肝炎容易引起暴發(fā)流行。近年來(lái)由輸血和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不斷發(fā)生。本病至今尚缺乏特效治療方法,已成為醫務(wù)工作者和廣大群眾所普遍關(guān)心的問(wèn)題。
    中山醫科大學(xué)傳染病學(xué)教研室是中山醫科大學(xué)的重點(diǎn)學(xué)科。從50年代開(kāi)始從事本病研究,40多年來(lái)一直把本病作為主要研究方向,累積了大量科研成果,發(fā)表了數以百計的論文,其中不少獲得過(guò)國家和部、省級獎勵。過(guò)去曾出版過(guò)2部有關(guān)肝炎的專(zhuān)著(zhù)。由于知識不斷更新,有必要充實(shí)提高,在上述2本專(zhuān)著(zhù)的基礎上作徹底的補充修訂,更名為《病毒性肝炎研究》。
    本專(zhuān)著(zhù)內容與過(guò)去2本專(zhuān)著(zhù)相比,各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學(xué)、流行病學(xué)與發(fā)病機理等方面均有較大進(jìn)展,肝炎病毒種類(lèi)已由甲、乙、非甲非乙型肝炎3種增加至甲、乙、丙、丁、戊、庚等6種。病理解剖學(xué)則仍按形態(tài)學(xué)改變描述;病理生理學(xué)增加了肝肺綜合征;臨床表現增加了妊娠期肝炎;實(shí)驗室檢查增加了分子生物學(xué)、分子病理學(xué)及免疫組織化學(xué)檢查;預后與轉歸增加了丙、丁型肝炎與肝細胞癌關(guān)系。所有章節均按國內外最新進(jìn)展補充修改。參考文獻引用至1997年初。全書(shū)字數比過(guò)去增加近1倍。
    本書(shū)讀者對象主要為內科、兒科、傳染病科各級醫師,包括防疫工作人員、科研人員、實(shí)驗室工作人員、研究生、上述各科護理人員以及本、專(zhuān)科醫學(xué)生。對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屬也可提供對防治本病的基本常識。

第一編  病原學(xué)、流行病學(xué)、發(fā)病機理        1
第一章  甲型病毒性肝炎        2
        第一節  病原學(xué)        2
一、甲型肝炎病毒的基本特征        2
二、甲型肝炎病毒的標志        3
三、甲型肝炎病毒的自然宿主        4
四、甲型肝炎病毒的細胞培養        4
        第二節  流行病學(xué)        4
一、傳染源        5
二、傳播途徑        6
三、易感性與免疫力        8
四、流行病學(xué)特征        9
        第三節  發(fā)病機理        10
一、HAV在機體內的定位和免疫應答        10
二、組織損傷的發(fā)生機理        10
第二章  乙型病毒性肝炎        13
        第一節  病原學(xué)        13
一、乙型肝炎病毒的基本特征        13
二、病毒基因組與病毒蛋白        14
三、乙型肝炎病毒的復制        16
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標志        16
        第二節  流行病學(xué)        20
一、傳染源        20
二、傳播途徑        23
三、易感性與免疫力        27
四、流行病學(xué)特征        27
        第三節  發(fā)病機理        29
一、乙型肝炎病毒在機體內的定位        29
二、體液免疫應答        30
三、細胞免疫應答        32
四、肝組織損傷的發(fā)生機理        34
五、肝外組織損傷的發(fā)生機理        36
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發(fā)病機理        36
七、重型乙型肝炎的發(fā)病機理        37
第三章  丙型病毒性肝炎        39
        第一節  病原學(xué)        39
一、丙型肝炎病毒的發(fā)現        39
二、理化性質(zhì)        40
三、基因組結構        40
四、基因組的表達產(chǎn)物        41
五、基因組序列的多變性        41
六、HCV-RNA在感染者體內存在的狀態(tài)        43
七、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與抗體        44
        第二節  流行病學(xué)        46
一、簡(jiǎn)史        46
二、傳染源        46
三、傳播途徑        47
四、易感性與免疫力        48
五、流行病學(xué)特征        48
        第三節  發(fā)病機理        48
第四章  丁型病毒性肝炎        50
        第一節  病原學(xué)        50
一、丁型肝炎病毒的結構與特征        50
二、丁型肝炎病毒的抗原與抗體        51
三、丁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        52
        第二節  流行病學(xué)        52
一、傳染源        53
二、傳播途徑        53
三、易感性與免疫力        53
四、流行病學(xué)特征        54
        第三節  發(fā)病機理        55
第五章  戊型病毒性肝炎        57
        第一節  病原學(xué)        57
一、戊型肝炎病毒的形態(tài)        57
二、戊型肝炎病毒的理化特性        57
三、戊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學(xué)        57
四、動(dòng)物實(shí)驗感染        58
        第二節  流行病學(xué)        59
一、傳染源        59
二、傳播途徑        59
三、易感性與免疫力        60
四、流行病學(xué)特征        60
        第三節  發(fā)病機理        60
第六章  庚型病毒性肝炎        62
        第一節  病原學(xué)        62
一、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62
二、動(dòng)物模型        63
        第二節  流行病學(xué)        64
一、傳染源        64
二、傳播途徑        65
三、流行病學(xué)特征        65
        第三節  發(fā)病機理        66
一、病毒血癥        66
二、HGV感染的自然史        68
第二編  病理解剖學(xué)、病理生理學(xué)        69
第七章  病理解剖學(xué)        70
        第一節  急性病毒性肝炎        70
一、肝細胞變性壞死        70
二、炎癥細胞浸潤        71
三、間質(zhì)反應性增生及肝細胞再生        71
四、膽汁瘀積        71
五、肝細胞排列紊亂        72
        第二節  慢性病毒性肝炎        72
一、慢性遷延性肝炎        72
二、慢性活動(dòng)性肝炎        73
        第三節  重型病毒性肝炎        74
一、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75
二、亞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75
        第四節  病毒性肝炎肝外損害        76
一、腎病學(xué)        76
二、心血管病變        77
三、皮膚病變        77
四、關(guān)節病變        77
五、造血系統病變        77
六、肺病變        77
七、精神、神經(jīng)系統表現        77
        第五節  病毒性肝炎病變的發(fā)病機理        78
一、肝細胞損傷的機理        78
二、肝炎慢性化〖CD2〗纖維增生的機理        78
第八章  病理生理學(xué)        80
        第一節  黃疸        80
        第二節  出血        81
        第三節  腹水        81
        第四節  肝性腦病        82
        第五節  肝性腎病        83
一、急性腎功能衰竭        83
二、腎小管性酸中毒        84
三、酸堿與電解質(zhì)平衡紊亂        85
        第六節  肝肺綜合征        86
        第七節  微循環(huán)障礙        86
第三編  臨床表現、并發(fā)癥、合并癥        88
第九章  臨床表現        89
        第一節  各種癥狀和體征        89
        第二節  臨床類(lèi)型        92
一、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        92
二、急性無(wú)黃疸型病毒性肝炎        93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93
四、淤膽型病毒性肝炎        94
五、慢性遷延性肝炎        95
六、慢性活動(dòng)性肝炎        95
七、小兒病毒性肝炎        96
八、老年人病毒性肝炎        96
九、妊娠期病毒性肝炎        97
第十章  并發(fā)癥        99
        第一節  消化系統并發(fā)癥        99
一、胰腺疾病        99
二、食道、胃腸損害        100
三、脂肪肝        102
四、原發(fā)性肝癌        103
        第二節  內分泌與代謝系統并發(fā)癥        104
一、糖尿病        104
二、低血糖        105
三、內分泌損害        106
        第三節  血液系統并發(fā)癥        106
一、再生障礙性貧血        106
二、各種血細胞異常        107
三、溶血性貧血        108
四、凝血功能障礙        109
        第四節  循環(huán)系統并發(fā)癥        109
一、心臟病變        109
二、血管病變        111
        第五節  泌尿系統并發(fā)癥        111
一、肝炎相關(guān)性腎小球腎炎        111
二、腎小管性酸中毒        112
三、急性腎功能衰竭        112
        第六節  結締組織和肌組織并發(fā)癥        113
一、皮膚病變        113
二、關(guān)節病變        113
三、肌肉病變        114
        第七節  其他系統并發(fā)癥        114
一、呼吸系統病變        114
二、神經(jīng)系統病變        115
三、干燥綜合征        115
四、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116
第十一章  妊娠期肝炎        118
一、妊娠對肝臟功能的影響        118
二、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        118
三、慢性肝炎期間發(fā)生妊娠        119
四、病毒性肝炎對胎兒的影響        119
五、母嬰傳播的預防        121
第十二章  繼發(fā)感染與伴發(fā)寄生蟲(chóng)病        122
        第一節  繼發(fā)細菌感染        122
一、膽道系統感染        123
二、自發(fā)性腹膜炎        124
三、敗血癥        125
四、其他部位的細菌感染        126
        第二節  真菌感染        126
        第三節  寄生蟲(chóng)病        127
一、日本血吸蟲(chóng)病        127
二、華支睪吸蟲(chóng)病        129
三、梨形鞭毛蟲(chóng)病        129
第四編  實(shí)驗室檢查、特殊檢查、診斷、鑒別診斷        131
第十三章  肝功能檢查        132
        第一節  膽色素代謝功能檢查        132
一、血清膽紅素定量測定        132
二、尿膽色素試驗        133
三、糞膽色素試驗        134
        第二節  血清酶活力測定        134
一、血清轉氨酶活力測定        135
二、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測定        137
三、血清堿性磷酸酶及其同功酶測定        137
四、血清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功酶測定        138
五、血清膽堿酯酶測定        139
六、血清單胺氧化酶測定        139
        第三節  蛋白代謝功能試驗        140
一、血清總蛋白量及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測定        140
二、血清蛋白電泳分析        141
三、血漿氨基酸測定        141
四、血氨測定        142
        第四節  凝血功能試驗        143
一、凝血酶原時(shí)間測定        143
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診斷試驗        144
        第五節  染料排泄功能試驗        144
一、靛青綠(又稱(chēng)吲哚青綠)試驗(ICG)        144
        第六節  肝功能試驗的選擇及展望        145
第十四章  肝炎病毒特異性檢測        146
        第一節  血清免疫學(xué)檢測        146
一、檢測方法評價(jià)        146
二、檢測原理        147
三、甲型肝炎病毒標志檢測        148
四、乙型肝炎病毒標志檢測        152
五、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檢測        163
六、丁型肝炎病毒標志檢測        164
七、戊型肝炎病毒標志檢測        166
八、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技術(shù)的影響(因素)        168
九、放射免疫技術(shù)的影響因素        170
        第二節  分子生物學(xué)檢測        171
一、分子生物學(xué)基本技術(shù)介紹        172
二、甲型肝炎病毒核酸(HAV RNA)的檢測        175
三、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的檢測        176
四、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的檢測        177
五、丁型肝炎病毒核酸(HDV RNA)的檢測        179
六、戊型肝炎病毒核酸(HEV RNA)的檢測        179
七、新近發(fā)現的幾種肝炎病毒核酸的檢測        180
八、雜交技術(shù)注意事項        180
九、影響PCR擴增的環(huán)節分析        181
十、分子生物學(xué)實(shí)驗室裝備        182
        第三節  分子病理學(xué)檢測        182
一、原位雜交        182
二、原位PCR        187
三、Southern雜交技術(shù)        189
        第四節  免疫組織化學(xué)檢測        190
一、免疫組織化學(xué)基本檢測方法及評價(jià)        190
二、肝炎病毒抗原的免疫組織化學(xué)檢測        191
第十五章  其他免疫學(xué)檢查        195
        第一節  體液免疫檢查        195
一、免疫球蛋白        195
二、總補體和補體C3        195
三、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        195
四、自身免疫抗體        196
五、甲胎蛋白        196
        第二節  細胞免疫檢查        197
一、皮內試驗        197
二、T細胞花環(huán)試驗        197
三、T淋巴細胞亞群測定        197
四、淋巴細胞轉化試驗        198
五、細胞因子測定        198
六、NK細胞測定        198
第十六章  肝穿刺活體組織檢查        199
一、肝穿刺針的種類(lèi)        199
二、適應證        199
三、禁忌證        200
四、肝活檢方法        200
五、并發(fā)癥        201
六、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失敗的常見(jiàn)原因        202
第十七章  影像學(xué)檢查        205
        第一節  超聲診斷        205
一、超聲檢查的診斷價(jià)值        205
二、超聲顯像在肝臟病學(xué)的應用范圍        205
三、超聲診斷儀的類(lèi)別        206
四、波型及圖形的命名        206
五、正常肝波(圖)型及各徑正常值        207
六、各種肝病的超聲檢查        209
七、超聲多普勒在肝病中的應用        210
八、肝臟疾病的介入性超聲檢查        211
        第二節  X線(xiàn)檢查        211
一、腹部平片        211
二、食管及胃底X線(xiàn)檢查        211
三、膽囊及膽管造影        212
四、肝血管造影        213
五、經(jīng)頸靜脈肝內門(mén)體靜脈支撐架分流術(shù)(TIPSS)        213
        第三節  核醫學(xué)檢查        213
一、核醫學(xué)檢查的診斷價(jià)值        213
二、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214
        第四節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        215
一、基本原理        215
二、CT檢查的優(yōu)缺點(diǎn)        215
三、CT與其他放射診斷技術(shù)比較        216
四、臨床意義        216
        第五節  磁共振成像檢查        217
一、基本原理        218
二、臨床意義        218
第十八章  腹腔鏡檢查        220
一、適應證        220
二、禁忌證        220
三、腹腔鏡檢查所見(jiàn)        220
四、腹腔鏡檢查的診斷價(jià)值        221
第十九章  診斷        222
一、流行病學(xué)資料        222
二、臨床表現        222
三、實(shí)驗室檢查資料        223
四、重型肝炎的早期診斷        225
五、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        226
第二十章  鑒別診斷        231
一、黃疸型肝炎的鑒別診斷        231
二、淤膽型肝炎的鑒別診斷        232
三、無(wú)黃疸型肝炎的鑒別診斷        234
第二十一章  誤診        236
一、病毒性肝炎誤診為其他疾病        236
二、其他疾病誤診為病毒性肝炎        237
三、提高肝炎診斷率的重要措施        238
第二十二章  中醫辨證        239
        第一節  黃疸型肝炎的辨證        239
一、病因病機        239
二、臨床辨證        240
        第二節  無(wú)黃疸型肝炎的辨證        240
一、病因病機        240
二、臨床辨證        241
第五編  病毒性肝炎的治療        242
第二十三章  一般治療        243
一、心理護理與治療        243
二、適當休息        243
三、合理飲食        244
第二十四章  護肝與對癥治療        245
一、葡萄糖與胰島素        245
二、維生素類(lèi)        246
三、促進(jìn)解毒功能的藥物        247
四、促進(jìn)能量代謝的藥物        248
五、促進(jìn)蛋白質(zhì)合成的藥物        249
六、促進(jìn)膽紅素代謝與排泄的藥物        251
七、祛脂肪藥物        252
八、抗肝纖維化藥物        253
九、其他對癥治療        255
第二十五章  降酶藥物        256
一、五味子及聯(lián)苯雙酯        256
二、垂盆草        257
三、山豆根        258
四、齊墩果酸        259
五、甘草甜素        259
六、水飛薊素        260
七、云芝        261
第二十六章  中醫辨證治療        262
        第一節  黃疸型肝炎的辨證論治        262
一、陽(yáng)黃        262
二、陰黃        263
三、急黃        263
        第二節  無(wú)黃疸型肝炎的辨證論治        264
一、肝氣郁結        264
二、脾虛濕困        264
三、肝陰不足        264
四、氣滯血瘀        265
        第三節  中醫對肝炎辨證治療提要        265
第二十七章  免疫增強治療        267
一、胸腺素(肽)        267
二、白細胞介素2        269
三、淋巴因子激活性殺傷細胞(LAK細胞)        269
四、免疫核糖核酸        270
五、轉移因子        271
六、山豆根(肝炎靈注射液)        272
七、豬苓多糖注射液        272
八、香菇菌多糖        272
九、云芝        273
十、輔酶Q10        273
十一、左旋咪唑        273
第二十八章  免疫抑制治療        275
一、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及其作用機理        275
二、病毒性肝炎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指征、用法及療效評價(jià)        276
第二十九章  抗病毒藥物治療        281
一、干擾素        282
二、干擾素誘導劑        288
三、阿糖腺苷與單磷酸阿糖腺苷        288
四、無(wú)環(huán)鳥(niǎo)苷(阿昔洛韋)        289
五、拉米夫定(Lamivudin,3TC,TM)        289
六、抗病毒中藥        290
七、抗病毒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        290
第三十章  促肝細胞生長(cháng)因子        291
一、促肝細胞生長(cháng)因子的研究        291
二、促肝細胞生長(cháng)因子的主要作用        293
三、促肝細胞生長(cháng)因子的臨床應用研究        293
第三十一章  重型肝炎的治療        295
一、基礎治療        295
二、免疫治療        296
三、人胎肝細胞懸液及促肝細胞生長(cháng)因子的治療        296
四、胰高血糖素胰島素療法(GI療法)        297
五、肝性腦病的防治        298
六、腦水腫的防治        300
七、出血的防治        301
八、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防治        302
九、維持水、電解質(zhì)代謝和酸堿平衡        304
十、感染的防治        306
十一、腹水的治療        308
十二、臌腸的防治        308
十三、血制品、蛋白制劑的治療        308
十四、人工肝治療        309
十五、加強護理        309
第三十二章  合并癥及妊娠期肝炎的治療        311
一、合并華支睪吸蟲(chóng)病的治療        311
二、合并血吸蟲(chóng)病的治療        311
三、合并結核病的治療        311
四、合并細菌感染的治療        312
五、合并真菌感染的治療        312
六、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jìn)的治療        312
七、合并糖尿病的治療        313
八、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治療        313
第六編  預后與轉歸        314
第三十三章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預后        315
一、影響急性病毒性肝炎預后的因素        315
二、判斷急性病毒性肝炎預后的估計指標        320
第三十四章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預后        324
一、慢性遷延性肝炎的預后        324
二、慢性活動(dòng)性肝炎的預后        324
第三十五章  重型肝炎的預后        327
一、影響重型肝炎預后的因素        327
二、重型肝炎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329
三、重型肝炎預后的估計指標        330
四、肝細胞壞死的程度與預后        332
五、重型肝炎存活者的轉歸        332
第三十六章  淤膽型肝炎的預后        334
第三十七章  病毒性肝炎與肝細胞癌        335
        第一節  乙型肝炎與肝細胞癌        335
一、流行病學(xué)觀(guān)察        335
二、臨床觀(guān)察        335
三、癌變的發(fā)生機理        337
四、動(dòng)物模型的研究        338
        第二節  丙型肝炎與肝細胞癌        338
一、流行病學(xué)研究        338
二、細胞水平的研究        340
三、分子水平的研究        341
四、臨床隨訪(fǎng)觀(guān)察        343
        第三節  丁型肝炎與肝細胞癌        343
第七編  預防        346
第三十八章  針對傳染源的措施        347
一、傳染源登記        347
二、病人的隔離        348
三、病毒攜帶者的處理        349
四、接觸者的醫學(xué)觀(guān)察時(shí)間        351
五、獻血員的管理        351
第三十九章  針對傳播途徑的措施        352
一、病毒性肝炎的消毒方法        352
二、切斷傳播途徑的具體措施        353
第四十章  保護易感人群的措施        356
        第一節  甲型肝炎的免疫預防        356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易感者        356
二、甲型肝炎的被動(dòng)免疫預防        356
三、甲型肝炎的主動(dòng)免疫預防        357
        第二節  乙型肝炎的免疫預防        358
一、合理確定重點(diǎn)保護人群        358
二、合理篩選疫苗接種對象        358
三、合理使用乙型肝炎疫苗        359
四、乙型肝炎的被動(dòng)免疫保護        359
五、其他類(lèi)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預防        360
第四十一章  其他措施        361
一、加強衛生宣傳教育        361
二、加強醫務(wù)人員的預防措施        361
三、正常的生活制度        361

 

top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无码人妻-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