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BOOKS
1 高分辨率沉積剖面與海平面波動(dòng)
1.1 深圳福田剖面
1.1.1 沉積剖面
1.1.2 環(huán)境信息記錄
1.1.3 海平面波動(dòng)
1.2 珠海拱北剖面
1.2.1 沉積環(huán)境變遷
1.2.2 海平而波動(dòng)
1.3 澄海壩頭剖而
1.3.1 沉積剖而
1.3.2 環(huán)境信息記錄
1.3.3 海平面變化周期
2 雷州半島珊瑚礁與中全新世高海平面
2.1 造礁珊瑚的生長(cháng)環(huán)境
2.2 礁坪的實(shí)測高程和年齡
2.3 中全新世高海平面
3 海灘巖與相對海平面變化
3.1 廣東沿海的海灘巖
3.2 相對海平面波動(dòng)
4 近數十年廣東海平面變化趨勢
4.1 概述
4.2 潮位資料來(lái)源與考證
4.3 確定海平面變化趨勢的方法
4.3.1 Barnett海平面區域平均法
4.3.2 高頻擾動(dòng)對確定海平面變化趨勢的影響
4.3.3 消除高頻擾動(dòng)影響的方法
4.4 近數十年廣東相對海平面上升趨勢
4.5 近數十年廣東相對海平面上升速率
4.6 近數十年廣東理論海平面上升速率
4.6.1 近72a香港-澳門(mén)海平面曲線(xiàn)
4.6.2 理論海平面上升速率的探討
4.7 異常海平面及其影響因素
4.7.1 徑流量變化
4.7.2 厄爾尼諾事件
4.7.3 人為因素
5 2030年廣東相對海平面上升幅度預測
5.1 概述
5.2 理論海平面上升的全球背景
5.3 廣東沿海理論海平面上升的預測
5.3.1 海平面變化趨勢方程
5.3.2 2030年理論海平面變化趨勢預測
5.4 海平面上升波動(dòng)值的估算
5.5 相對海平面上升的附加值
5.6 廣東沿海地形變速率
5.6.1 雷州半島
5.6.2 粵西沿海
5.6.3 珠江口
5.6.4 粵東沿海
5.6.5 韓江口
5.7 2030年相對海平面上升幅度
6 海平面上升對風(fēng)暴潮災害的影響
6.1 廣東沿海的風(fēng)暴潮災害
6.2 潮位特征值全面升高
6.3 風(fēng)暴潮頻率增加
6.3.1 廣東沿海實(shí)測風(fēng)暴潮潮位和增水值
6.3.2 現狀海平面的風(fēng)暴潮潮位
6.3.3 海平面上升后風(fēng)暴潮潮位重現期的變化
7 海平面上升對珠江河口水位的影響
7.1 珠江河口水位變化趨勢
7.2 人為因素對水位的影響
7.2.1 聯(lián)圍筑閘
7.2.2 口門(mén)圍墾
7.2.3 其他人為因素.
7.3 海平面與河口水位的關(guān)系
7.3.1 洪水位與潮水位的關(guān)系
7.3.2 洪潮水位與海平面關(guān)系式的建立
7.4 海平面上升對洪潮水位的影響程度
7.4.1 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范圍
7.4.2 不同流量級海平面上升對高潮水位的影響幅度
7.4.3 不同頻率洪水海平面上升對高潮水位的影響幅度
7.4.4 典型年海平面上升對高潮水位的影響幅度
8 海平面上升對江海堤圍的影響
8.1 廣東沿海地區堤圍的分布
8.2 廣東江海堤圍的設計標準
8.3 江海堤圍的現有防御能力
8.4 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堤圍長(cháng)度
8.5 海平面上升對江海堤圍防御能力的影響
9 海平面上升對鹽水入侵的影響
9.1 鹽水入侵現狀
9.1.1 概述
9.1.2 鹽水入侵界線(xiàn)
9.2 海平面上升對鹽度的影響
9.2.1 鹽度變化趨勢
9.2.2 鹽度對流量的響應
9.2.3 鹽度對海平面上升的響應
9.3 海平面上升對鹽水入侵距離的影響
9.3.1 潮差對海平面上升的響應
9.3.2 鹽水入侵距離的落憩模型計算
9.3.3 鹽水入侵距離的漲憩模型計算
10 海平面上升對灘涂利用的影響
10.1 廣東沿海灘涂綜合開(kāi)發(fā)利用狀況
10.1.1 沿海灘涂資源
10.1.2 灘涂開(kāi)發(fā)利用現狀
10.1.3 灘涂開(kāi)發(fā)利用規劃
10.2 海平面上升對灘涂淤積量的影響
10.2.1 廣東沿海灘涂的淤積速率
10.2.2 海平面上升與灘涂資源增長(cháng)量的減少
10.3 海平面上升對灘涂開(kāi)發(fā)的影響
10.3.1 防潮
10.3.2 排澇
10.3.3 灌溉和供水
10.3.4 成圍時(shí)間
10.4 海平面上升對潮間帶生物群落的可能影響
10.5 海平面上升對海水養殖業(yè)的可能影響
10.5.1 廣東海水養殖業(yè)的發(fā)展
10.5.2 海平面上升對水池養殖業(yè)的可能影響
10.5.3 海平面上升對灘涂養殖業(yè)的可能影響
10.5.4 海平面上升對淺海養殖業(yè)的可能影響
10.6 海平面上升與海灘侵蝕
11 海平面上升對珠江三角洲綜合整治的影響
11.1 洪潮災害
11.1.1 流域性洪水洪峰高、量大、歷時(shí)長(cháng)
11.1.2 洪災頻繁,洪水位逐年抬高
11.1.3 臺風(fēng)暴潮災害嚴重,洪潮容易遭遇
11.1.4 城市化進(jìn)程迅猛,洪潮災害損失增大
11.2 防洪防潮設施
11.2.1 防洪防潮分區
11.2.2 堤防工程現狀
11.3 海平面上升對潮區海堤建設的影響
11.4 海平面上升對洪區和洪潮混合區江堤建設的影響
11.5 排灌條件與澇災
11.6 排灌水利設施
11.7 海平面上升對排灌的影響
11.7.1 低潮位抬高
11.7.2 排水條件改變
11.8 海平面上升對水環(huán)境保護的影響
11.8.1 水環(huán)境現狀
11.8.2 水質(zhì)污染加重
12 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工程設計參數的影響
12.1 對工程基準面的影響
12.1.1 工程被淹沒(méi)的概率增加
12.1.2 洪澇頻率增加
12.2 對工程設計潮位的影響
12.2.1 最高潮位增大
12.2.2 設計潮位重現期縮短
12.2.3 強潮頻率增大
12.2.4 高潮時(shí)后延
12.3 對工程設計波高的影響
12.3.1 海平面上升對淺海風(fēng)浪和近岸波浪的影響
12.3.2 廣東沿海波浪的增強
12.3.3 較長(cháng)時(shí)期內海平面上升對設計波高的影響
12.3.4 波浪與潮汐相互作用對設計波高的影響
13 海平面災害綜合評估
13.1 綜合評估分區原則
13.2 綜合評估單元的確定
13.3 評估因子體系及評估方法
13.3.1 數據預處理
13.3.2 評估因子體系
13.3.3 評估方法及模型
13.4 因子質(zhì)量指數分區評估結果
13.4.1 社會(huì )經(jīng)濟質(zhì)量指數
13.4.2 土地質(zhì)量指數
13.4.3 抗災能力指數
13.4.4 致災綜合強度指數
13.5 災害風(fēng)險等級分區評估結果
13.5.1 不考慮抗災能力的風(fēng)險等級評估(方案Ⅰ)
13.5.2 考慮抗災能力的風(fēng)險等級評估(方案Ⅱ)
14 海平面上升的防災減災對策
14.1 按新設計標準培修江海堤圍
14.2 提高治澇標準,增加電排裝機容量
14.3 治理污染源,保護水環(huán)境
14.4 提高沿海工程的設計潮位
14.5 加大沿海工程的設計波高
14.6 引淡拒咸壓咸
14.7 灘涂開(kāi)發(fā)利用的防潮排澇和防咸
14.8 興建珠江三角洲大型控制性工程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廣東海平面變化及其影響與對策研究論文題錄
附錄(二) 《廣東海平面變化及其影響與對策地理信息系統》解說(shuō)詞
Related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