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BOOKS
繼先圣典籍精蘊,解百病原始要終。
原文對照,溯本求源,執簡(jiǎn)馭繁。
本套書(shū)共兩冊,一冊為白話(huà)解講義,一冊為《四圣心源》原文。開(kāi)本設計方便攜帶,便于讀者攜帶背誦,隨查隨記。其中《四圣心源》白話(huà)解,由黃元御中醫學(xué)術(shù)第七代傳人陳宇雷主編,宗黃師原義,解臟腑氣機升降之微義,一字一句講清經(jīng)典,為中醫入門(mén)必讀之佳作。另附原文,為讀者原汁原味地呈現古籍。
《四圣心源》是清代名醫黃元御的精華之作,是黃元御中醫學(xué)術(shù)的核心思想的體現。黃元御,清代著(zhù)名醫學(xué)家,尊經(jīng)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醫,乾隆皇帝親書(shū)“妙悟岐黃”褒獎其學(xué)識,親書(shū)“仁道藥濟”概括其一生。
《四圣心源》闡發(fā)《黃帝內經(jīng)》《難經(jīng)》《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shū)蘊義,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床醫學(xué)的綜合性著(zhù)作。
卷一 天人解
一、陰陽(yáng)變化………………… 002
二、五行生克………………… 003
三、臟腑生成………………… 004
四、氣血原本………………… 005
五、精神化生………………… 005
六、形體結聚………………… 006
七、五官開(kāi)竅………………… 007
八、五氣分主………………… 008
九、五味根源………………… 009
十、五情緣起………………… 009
十一、精華滋生……………… 010
十二、糟粕傳導……………… 011
十三、經(jīng)脈起止……………… 012
十四、奇經(jīng)部次……………… 013
十五、營(yíng)氣運行……………… 013
十六、衛氣出入……………… 013
卷二 六氣解
一、六氣名目………………… 016
二、六氣從化………………… 016
三、六氣偏見(jiàn)………………… 017
四、本氣衰旺………………… 019
五、厥陰風(fēng)木………………… 020
六、少陰君火………………… 021
七、少陽(yáng)相火………………… 022
八、太陰濕土………………… 023
九、陽(yáng)明燥金………………… 024
十、太陽(yáng)寒水………………… 026
十一、六氣治法……………… 027
(一)治厥陰風(fēng)木法……………027
(二)治少陰君火法……………027
(三)治少陽(yáng)相火法……………027
(四)治太陰濕土法……………027
(五)治陽(yáng)明燥金法……………028
(六)治太陽(yáng)寒水法……………028
卷三 脈法解
一、寸口脈法………………… 030
二、寸口人迎脈法…………… 031
三、三部九候脈法…………… 033
四、臟腑脈象………………… 034
五、四時(shí)脈體………………… 034
六、真臟脈義………………… 035
七、浮沉大小………………… 037
八、二十四脈………………… 039
卷四 勞傷解
一、中氣……………………… 054
二、陰陽(yáng)……………………… 055
(一)陰虛……………………… 056
(二)陽(yáng)虛………………………057
(三)陰脫………………………058
(四)陽(yáng)脫………………………058
三、精神……………………… 059
(一)神驚………………………060
(二)精遺………………………061
四、氣血……………………… 064
(一)氣滯………………………065
(二)氣積………………………066
(三)血瘀………………………066
(四)血脫………………………067
卷五 雜病解(上)
一、鼓脹根源………………… 076
二、噎膈根源………………… 080
三、反胃根源………………… 083
四、消渴根源………………… 084
五、癲狂根源………………… 087
六、痰飲根源………………… 089
七、咳嗽根源………………… 090
八、肺癰根源………………… 092
卷六 雜病解(中)
一、腹痛根源………………… 096
二、腰痛根源………………… 098
三、奔豚根源………………… 099
四、瘕疝根源………………… 102
五、積聚根源………………… 103
六、蛔蟲(chóng)根源………………… 106
七、便堅根源………………… 107
八、泄利根源………………… 108
九、痢疾根源………………… 110
十、淋瀝根源………………… 112
卷七 雜病解(下)
一、中風(fēng)根源………………… 116
二、歷節根源………………… 119
三、痙病根源………………… 120
四、濕病根源………………… 121
五、黃疸根源………………… 123
(一)黃疸………………………123
(二)谷疸………………………124
(三)酒疸………………………124
(四)色疸………………………125
六、暍病根源………………… 126
七、霍亂根源………………… 127
八、痎瘧根源………………… 128
(一)溫瘧………………………129
(二)癉瘧………………………129
(三)牝瘧………………………129
九、傷風(fēng)根源………………… 131
十、齁喘根源………………… 132
卷八 七竅解
一、耳目根源………………… 136
(一)目病根源…………………137
(二)耳病根源…………………140
二、鼻口根源………………… 142
(一)鼻病根源…………………143
(二)口病根源…………………144
(三)舌病………………………145
(四)牙痛………………………146
三、咽喉……………………… 147
四、聲音……………………… 148
五、須發(fā)……………………… 149
卷九 瘡瘍解
一、癰疽根源………………… 152
二、瘰疬根源………………… 155
三、癩風(fēng)根源………………… 156
四、痔漏根源………………… 157
卷十 婦人解
一、經(jīng)脈根源………………… 160
(一)閉結………………………161
(二)崩漏………………………161
(三)先期、后期………………162
(四)結瘀紫黑…………………163
(五)經(jīng)行腹痛…………………163
(六)熱入血室…………………164
二、雜病根源………………… 165
(一)帶下………………………165
(二)骨蒸………………………166
三、胎妊解…………………… 167
(一)結胎………………………167
(二)墮胎………………………168
(三)胎漏………………………169
四、產(chǎn)后根源………………… 170
附 錄
臟腑循環(huán)圖解………………… 174
(一)陰陽(yáng)循環(huán)…………………174
(二)三焦循環(huán)…………………175
Related books